免責聲明: |
本公司所經營產品在其第三方平臺所發布的宣傳圖片、尺寸、插圖、文字描述、價格及其他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公司官網及公司人員電話溝通為準,如有誤解,請及時與公司反饋,我們會及時處理!
|
---|
礦用救生艙基于它的工作環境,具有良好的封閉性、牢固性、隔熱性、保溫性、防水性、防腐蝕性、耐壓性等,通常為鋼、合金等堅固材料制成。 而且艙內有人生存所需的水、食物、空氣、以及通訊設施。(有毒氣體報警器)
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的大格局中占有絕對的比重,達到近70%。我國的煤炭產量雖然只占世界煤炭產量的1/3,但煤礦礦難死亡人數占世界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的4/5。世界每發生20起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煤礦災難中,就有8起發生在中國,頻繁的礦難不僅造成了許多家庭的破裂,同時也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在人本理念成為世界發展潮流的大環境下,積極開展礦山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不僅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時刻遭受礦井災害威脅的煤礦工人的迫切愿望。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作為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遇險人員快速救護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的一個子項,科研主旨就是用來研究解決礦山企業的重大災害應急救援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為礦工在災變環境下提供穩定可靠、保障齊全的維生空間,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2010年7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煤礦和非煤礦山要在3年之內完成“六大系統”安裝,具體包括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等。救生艙的生產是其中緊急避險系統中的重要技術裝備。隨后,國家安監總局也下發通知,其中一項要求“必須在距離工作面500米范圍內建設避難硐室或設置救生艙”。2010年10月,智利33名礦工的成功獲救震撼了世界,井下避難所的呼吁成為熱議的話題。國家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救生艙的建設將是我國礦山企業的重中之重。因此,目前國內已經生產出產品的廠家就有20多家,參與研發的30多家不止。并且還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對救生艙生產產生興趣,加入研發隊伍。(有毒氣體報警器)